中國人曾經很窮。
墻上掛著一條咸魚,一家人圍著一盤咸菜扒拉著白飯。低頭吃一口飯,抬頭看一眼魚,就算是吃著肉了。孩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,父親要責罵他貪婪。有白米飯就咸菜,墻上還有魚,已然是十分不錯了。
還有更多的人只能吃野菜、草根,甚至是觀音土。更有人互換孩子殺了吃……
長期處于農耕社會,看天吃飯,不知道何時,天災人禍就會忽然降臨。普羅大眾既窮困,又要時刻準備著無妄之災。勤儉節(jié)約,成了生存與生活的智慧,幾千年不變。
如今,中國人富裕了,但是幸福指數(shù)并沒有同等上升。
羅奶奶買了幾斤香蕉,回到家發(fā)現(xiàn)有兩根有點發(fā)黑,局部有點腐爛了,趕緊給吃了?吹绞O碌亩歼好,舍不得吃,決定再放放。
過了兩天,又發(fā)現(xiàn)兩根開始腐爛了,羅奶奶趕緊又吃了……如此循環(huán),幾斤香蕉吃完了,但一根好的都沒吃到。喜歡做這樣的事情的,可不只有羅奶奶。
肖大媽的兒子給她買了一件幾千塊錢的衣服。每逢有親朋上門,她都要拿出來展覽一番,但就是舍不得穿。只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穿幾個小時,又趕緊脫下來收好。直到有一次拿出來卻發(fā)現(xiàn)衣服被老鼠啃爛了。
該吃的不吃,該穿的不穿,該用的不用……很多中國人依然過著緊巴巴的日子。
這可不僅僅是因為還沒適應富裕的日子。這是一種習慣,一種思維,一種眼界,一種格局。
我們家離小鎮(zhèn)大概五公里,步行一個小時。父親舍不得五塊錢的車費,去鎮(zhèn)上從來都是步行。冬春倒也罷了,40度高溫的夏天,他照樣倔強地頂著烈日一步一步走到鎮(zhèn)上,再走回來。
我們勸他坐車,反而總是引來一頓教訓。終于一天,他因此而中暑,住院的醫(yī)藥費夠兩年的車費。
滿以為他會吸取教訓,有所改變。不曾想,他因為住院花了錢而更加變本加厲,甚至有重物在身,也不坐車。
父親還有一個習慣,有病不看醫(yī)生。先是熬著,希望“過幾天就好了”;如果熬不過,就根據自己的理解,去小藥鋪拿藥吃,甚至自己根據偏方配草藥。直到十分嚴重,才會答應去醫(yī)院看正經醫(yī)生。但往往在這個時候,病情已經沉重,所花的錢是幾倍。
并不是家里缺車費或是藥費。他只是習慣了“堅持節(jié)約的傳統(tǒng)美德”。而且這種習慣固執(zhí)而倔強,不可撼動。
肯定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父親。
固守勤儉的人,不論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省錢。
在心理學領域有一種心態(tài)叫“稀缺心態(tài)”,即你越覺得自己缺什么,就會越在意什么。而事實卻往往,你越在意什么,就越缺什么。
山東煙臺的孫大爺年輕的時候經歷過一段苦日子,“缺錢”在他心中已經根深蒂固。哪怕現(xiàn)在兒女成人,生活毫無壓力,他依然覺得自己很窮困,也擔心將來會再次遭遇窮困。
“苦日子過怕了”的他,一直很節(jié)儉。為了節(jié)省水費,孫大爺洗菜的時候總是草草了事,如果看著干凈,他甚至不洗。
加上他又特別喜歡吃涼拌菜。因為經常吃沒有洗凈的菜,孫大爺感染了一種由進食為主要感染源的病毒肝炎疾病,差點因此而喪命。最終住院費花了近七萬元,才撿回一條命。七萬元,夠孫大爺活兩輩子的水費了。
“稀缺心理”會嚴重影響人的認知智慧,導致人們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,而因小失大。這是一種典型的窮人思維,卻也總是和“節(jié)儉”的優(yōu)良品質同在。
還是我父親的故事。
我們縣是名副其實的老少邊窮地區(qū),國家貧困縣市榜上排名前列。同是面朝黃土背朝天,父親卻能靠自己的勤勞和節(jié)儉比同村別的人有更多的儲蓄。這讓他頗為自得。
十年前,政府大力發(fā)展原生態(tài)旅游業(yè),在各個鄉(xiāng)鎮(zhèn)成立旅游公司。為了籌措資金,旅游公司有部分股份歸村集體所有,號召大家入股、融資。我舅舅找到父親,極力鼓動他拿出那點積蓄去認購股份。
父親不僅不為所動,還以老大哥的身份把舅舅教訓了一通:“你就是從小沒吃過苦,不懂得勤儉,老想著投機取巧的事情。我那點錢是一點一點攢的,得用在該用的地方。你也別多想,還是踏踏實實種地,過日子吧!
老實本分,勒緊褲腰帶過著緊巴巴的日子,不作非分之想。這是父親勤儉半輩子得出的經驗。
舅舅沒有辦法,以個人的名義借走了父親的積蓄,認購了股份。十年的時間,舅舅每年能坐收相當可觀的分紅,如今在縣城大街上有房,有車,有產業(yè)。而父親那點可憐的積蓄早也不知道被消耗了在何處。
節(jié)儉的人,總是特別懂得勞動的辛酸,所以對勞動成果尤為珍惜。他們總是要把勞動所得看得緊緊的,省了又省,減了又減。
但他們的小心謹慎,使得他們總是只懂得珍惜過去的,卻看不到未來的。只知道怎么可以盡量少把手中的錢花出去,卻不知道如何投資獲得更大的匯報。最終影響的是選擇、決策的格局,決定的是最終的高度。
節(jié)儉是我們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一種心態(tài),這種心態(tài)一直被稱之為美德。但是,現(xiàn)在它正在抹殺很大一部分中國人的幸福。
沒有存錢,心里不踏實。存了一萬,想存十萬;存了十萬,還想存一百萬……不敢吃,不敢穿,不敢用,極度缺乏安全感。然而,抓不住現(xiàn)在的生活,快樂與幸福該何處安放?
剛剛擺脫貧窮的我們很矛盾,容易走上兩個極端。
一邊是暴發(fā)戶式的狂喜,極盡奢侈之能,毫無底線炫富。一邊是沉浸在貧困的惶恐中不能自拔,掙再多的錢也不敢花,存再多的錢也得不到安全感。
我們要學會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適度消費。能吃饅頭的不必刻意吃糠咽菜,能吃魚肉的不需天天白飯咸菜。多吃新鮮水果對身體好,多穿新衣心情美。買得起名牌的盡管買,但不用炫耀;買不起名牌的別逞強,也不用自卑。
勤儉自然是美德,鋪張浪費絕對是可恥。但是自己掙的錢自己花也是光榮。最重要的是,量力而行,不摳摳搜搜過日子,開開心心享受眼前的生活。而一味節(jié)儉,壞了生活的興致,不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