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天前,韓國《禁止職場欺凌法》上了熱搜,引起網友熱議。
讓女職員跑腿、泡咖啡、聚餐遲到罰酒被列入欺凌。鼓勵員工申報,阻攔或變相懲罰申報者的人,可判3年監(jiān)禁并處罰金。
有人在微博上發(fā)起一個投票,你是否遭遇過職場霸凌,結果發(fā)現超過70%的人表示,有過。
每個人在職場中,都曾崩塌淪陷,工作生活界線不清,加班熬夜被當做理所當然,嘔心瀝血的成果,被批的一無是處。
網友紛紛化身檸檬精,一邊羨慕韓國立法禁止欺凌,一邊吐槽自己被剝削的血淚史。
調侃之余,眾人又清楚的認識到,這樣理想化的立法,在中國卻是不可能實現,也不能實現的。
因為有太多不得已,有太多事不能不做。
員工不能放棄996,永遠待在舒適區(qū),同事之間的鏈接,不能僅限于辦公室的公式化,和上司、客戶之間的維系,也不能只是單純的工作上來往。
在這個狼性競爭的時代,不出眾就出局。而有一群人被邊緣化的人,從開始就被淘汰出局。他們看似參與其中,卻游離眾人之外,不被認可。在工作中,他們即是員工,也是保姆。
哪怕犧牲自己,也要幫助他人,看似十分受歡迎,但卻沒有多少人重視,呼之則來,揮之則去。
這樣的人,其實就是“職場便利貼”。
01
“你把自己當保姆,別人何談尊重”
朋友總是很忙,好不容易等她有空,見面第一句,就是抱怨。
抱怨同事總讓她做工作以外的事,抱怨老板常在休息時間安排工作,抱怨上司理所當然的使喚她做私事。
朋友性格挺不錯,并非斤斤計較的人。
她很熱情,很細心,請她幫忙,基本不會拒絕,對朋友面面俱到,十分貼心。
這樣面面俱到的貼心,也體現在工作上。
實習第一周,她主動打掃辦公室衛(wèi)生,整理廢棄紙張,裝訂成草稿本,還給每個辦公桌都買上了一盆多肉。
朋友因此被夸了一通,這讓朋友很有成就感。
往后,別人的請求,她都來者不拒。
買飯,主動倒水,幫忙跑腿,成了她的日常。
我們勸她不必如此,她卻總說:吃虧是福,誰都這樣過來的。
慢慢的,她的付出就變成了理所當然。
職場最扎心,莫過于,一日保姆,終生保姆。
心理學家Susan Newman曾經說,討好者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,不停的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,為此他們愿意去做任何事,過分追逐別人的認可,變成了祈求。
知乎中,有一個問答戳人心扉。
職場中,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?
生而謙卑,對所有人小心翼翼。
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,都在告訴我們要謙卑、謙讓,要對人有禮貌。
更多的時候,我們換來的只是息事寧人,和自己利益的喪失。
更重要的是,長大后,你驀然發(fā)現:我們失去了理直氣壯爭取自己利益的能力,收獲了一個揮之不去的討好型人格。
02
討好型人格的兩面:是成就,也是毀滅
“討好型人格”帶來的,并非只有痛苦和自卑。
一談到高情商,很多人都會想起八面玲瓏的何炅。
他救場的事例,不勝枚舉。
不僅如此,待人處事也溫柔細心,經常不著痕跡的照顧他人。
蘑菇屋里,于文文加菜時,他貼心的幫忙拉袖子。
陳赫屢次拒絕幫忙,怕被陳赫觀眾誤會,他暖心問,昨晚拍戲多晚才休息。
得知王硯輝比自己大之后,酒杯就不經意的下移幾分。
何炅十年如一日的禮貌貼心,卻飽受爭議。
網友爭論,何炅是高情商還是討好型人格。
有一次,他在節(jié)目中坦言,只有自信的人,才敢于討好別人。
多少人想活成高情商的何炅,卻在祈求中變成了蔣方舟。
9歲出書,幼年成名,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的蔣方舟,卻自爆是討好型人格。
她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,害怕別人不高興。活了28年,卻第一次罵人。
她說過一件事情,讓人印象深刻。
跟男朋友提分手,對方打電話罵她,她不敢辯駁,道歉整整兩個小時。
掛了電話,對方還是不斷打來。她嚇得渾身發(fā)抖,不僅不敢生氣,還沒有拒絕別人的勇氣。
迎合取悅別人,忽略自己,這是典型討好型人格。
把自己綁架在別人的評論里,經常對別人產生愧疚心理,她活的很痛苦。
為了擺脫討好型人格,她獨自在東京生活了一年,遠離低質量社交,嘗試為自己而活后,她一步步自愈。
在《奇葩大會》中她分享了自己被治愈的心得:
討好他人,未必有錯。
只是怯懦的人,討好別人,委屈了自己,而自信的人,取悅了自己,又不忘關懷他人。
03
擺脫便利貼的標簽,遠離討好型人格
在職場中,如何擺脫便利貼的標簽,不讓自己變成討好型人格。需要做到這幾點:
首先,要聰明地拒絕無理要求
經常遇到這種情況,明明自己還有一堆工作,偏偏有人請求幫忙,讓人左右為難。
學會智慧的拒絕別人很重要。
比如:“抱歉啊,我還有一些緊急的工作,這是我的會議筆記,你看一下。”
“不好意思,我現在正忙,等我忙完之后再來幫你。”
不經意的提醒對方,非義務性的幫忙,往往比自愿包辦的,更來的珍貴。
不要害怕開口拒絕,也不要因為拒絕別人,而感到愧疚。
三毛曾說過:“不要害怕拒絕別人,當一個人開口提要求的時候,他的心里已經預備好了兩種答案。給他任何一種,都是意料之中的。”
在工作范疇之內的,同事之間可以友好互助,但不需要事必躬親。
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,告訴同事,教他方法,以后自己不在,也不會耽誤工作。
不要大包大攬的義務幫忙,升米恩,斗米仇,一旦你停止了義務幫忙,別人對你只有負面評價。
其次,提升自己的核心里競爭力
社會學家霍曼斯的“社會交換理論”認為,任何人際關系,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。
不管是社會還是工作,真正決定你價值,讓你贏得尊重的,是你的實力。
在這個功利的社會,任何開始無緣由的付出,不在乎兩種理由,一是對強大的人心存畏懼,想得到任何形式的利益,二是自身軟弱,讓無恥的人得寸進尺。
想得到的多了,厚重的枷鎖讓你無法擺脫,軟弱的多了,漸漸也無能了。
如果不學會拒絕,永遠縮在軟弱的殼子里,哪怕再好的工作環(huán)境,也依然無事于補。
你弱的時候,世界最壞。你有本事的時候,它才會對你好。
- END -